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李万里

教师专业发展对于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教育部2012年颁布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师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个人主体性因素,二是环境条件性因素。个人主体性因素主要体现在职业认同、职业发展动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自我效能感等方面;环境条件性因素可以分为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两个方面,社会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国家的宏观教育政策,学校环境因素则与学校的组织与文化、学校专业支持等方面有关。

河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河师大)附属小学创建于1952年。20128月,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认真梳理学校情况,学校有13个教学班,32位教师,700余名学生。学校名为“附属小学”实为“子弟小学”,学生来源于河师大教职工子女,教师的人事、财务等关系隶属于河师大,学校领导由河师大组织部任命。省、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没有对学校进行直接管理,仅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学校参与新乡市牧野区的教研活动。学校长期游离于体制之外,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教师专业发展受到制约,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受到影响。恰逢贯彻落实《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时期,学校决定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入手,提升办学质量。

一、激发教师个人主体性因素

学校采取多种措施,激发教师个人主体性因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只有教师成为一个发展主体,才能有内在动力去实现专业发展,教师个人主体性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学习、研究、反思、合作等专业成长活动的发生和教师行为的改变。

㈠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

教师要想实现专业发展,首先需要其对自身的职业具有认同感。只有教师认同自己的职业,愿意成为优秀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才有可能通过实践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们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了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贯彻落实《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们明白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自觉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最终增强了教师职业认同感。

㈡激发教师职业发展动机

教师职业发展的动机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要素,一个教师能否实现从普通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飞跃,根本原因在于个人的内在动机和成就动机,即是否发自内心地追求卓越,是否愿意为成就卓越做出不懈的努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把部分专业发展成绩显著的教师作为榜样,激发不同类型教师职业发展动机。

⒈学校领导为全体教师做出榜样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包括校长、书记、2位副校长,都是中师毕业参加工作的。他们不断提高学历水平,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提高自身素养。担任领导职务之后,仍全部工作在教学一线,承担语文学科教学任务。目前,他们全部取得本科学历、获得教育硕士学位、晋升为中小学高级教师、被聘为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兼职导师,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为全体教师做出榜样。

⒉专家型教师为优秀教师做出榜样

学校有6位专家型教师,都具有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他们主持的课题多次荣获省级优秀成果一等奖,执教的课多次获省、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还有部分参编著作出版。学校定期安排专家型教师做专题讲座、示范课、谈成长道路,为优秀教师做出榜样,激励优秀教师专业发展。

⒊优秀教师为普通教师做出榜样

学校中的优秀教师深受学生、家长喜爱,同事认可,他们身上充满了正能量。学校采取“结对指导”的方式,让优秀教师指导青年教师成长,为普通教师做出榜样。学校开展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科研成果获奖教师经验分享等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普通教师专业发展。

㈢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意识

叶澜教授说过:“教学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学人员,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学习过程,所以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在成长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只有具备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教师,才会产生内在的专业发展动力,进而获取专业发展。”学校通过传承优秀师大文化,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提高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⒈传承优秀师大文化熏陶教师

河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23年,是省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在河南省前三名。师大文化氛围浓厚,“学在师大”名不虚传!学校积极传承、运用优秀师大文化熏陶教师,教师们感到身处师大,学习就是常态,学习就是责任;身处师大不继续学习,不提高业务水平,心中有愧。学校现有42位教师,大都是中师毕业参加工作的,目前39人具有本科学历,14人拿到了硕士学位(还有3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感染教师

学校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提高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首先,创建学校荣誉墙。在校门口教学楼山墙上,上面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下面展示近几年学校获得的“河南省首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等36项省市区级荣誉,激励学校师生继续努力,再创佳绩。其次,建立毕业学子照片长廊。在教学楼楼梯两侧的墙壁上,悬挂着建校以来珍藏的历届毕业学子与教师合影照片,展示学校发展历程,增强学校的凝聚力。第三,丰富走廊围墙文化。教学楼走廊建成文化长廊,一至四层分别呈现“经典诗歌、传统节日、励志名言、古人六艺”主题;校园围墙上展示出《三字字》《弟子规》《论语》等国学内容,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突出“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主题。

㈣增强教师的效能感

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育价值、对自己做好教育工作与积极影响儿童发展的教育能力的自我判断、信念与感受。教师自我效能感,无论对于教育工作、儿童发展还是教师自身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机制。学校充分利用“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河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实践基地”“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河南师范大学本科生教育实习基地”平台,增强教师自我效能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⒈搭建普通教师快速成长平台

学校借助本科生教育实习基地,搭建普通教师快速成长平台。学校采用自主申报与领导小组评议相结合的办法,确定30多位教师承担本科生的实习任务。学生实习前,要求相关教师制定出详细的“带教”方案;学生实习时,学校进行监督指导;实习结束时,学校统一组织对学生实习效果进行考核。实习期间,“带教”教师上的每一节课都是“示范课”,促使教师精心准备;“带教”教师指导实习生进行教学设计,促使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积极承担本科生实习任务,促进了普通教师快速成长。

⒉构建优秀教师走向卓越平台

学校借助河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实践基地,构建优秀教师走向卓越平台。学校安排优秀教师承担“国培计划”任务,积极参与“专题讲座、观摩教学、送教下乡”等活动。在承担“国培”任务中,督促优秀教师不断梳理、反思、总结经验,在专业发展道路上逐步走向卓越。

⒊创设专家型教师高端发展平台

学校借助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创设专家型教师高端发展平台。学校5位专家型教师被聘为河南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每年承担10位左右硕士研究生的论文指导、教育实践任务;承担小学教育专业、学科教学论(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部分教学任务。专家型教师在培养硕士研究生过程中,需要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促进其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

二、改善学校环境条件性因素

学校主要从改善学校环境条件入手,改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条件因素。学校积极改善外部环境,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努力转变管理方式、加强培训工作开展,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㈠积极争取,改善学校外部环境

学校隶属于河南师范大学,仅参加牧野区教文体局开展的教研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教师即使非常优秀,也很难通过牧野区获得参加省、市级“教师培训、优质课评比、课题申报、评优评先”等方面的指标,教师专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面对这样的困境,学校领导多方努力、积极争取,邀请河南师范大学主管领导出面,与新乡市教育局协调,最终直接从新乡市教育局拿到相关指标,突破了制约教师们专业发展的瓶颈。

㈡民主参与,转变学校管理方式

⒈共同参与制定校训,明确办学目标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指导思想、办学特色、培养目标的概括和抽象,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的一面精神旗帜,是国家教育方针个性化的表现。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经过反复讨论,共同确定学校校训:健康、自信、善学、创新。教师们在参与制定校训过程中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充满自信、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合格人才。

⒉共同制定规章制度,激励教师专业发展

公平的规章制度,能够激励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充分发扬民主,组织全体教师共同完善、制定学校规章制度。首先,完善《附属小学“班主任津贴”计算办法》《附属小学“月津贴”计算办法》《附属小学各项活动奖励及补助标准》等各项规章制度。其次,制定《附属小学评先评优办法》《附属小学职称评审推荐方案》《附属小学“超工作量奖励工资”分配方案》等规章制度。第三,全体教师共同监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完善的规章制度,不断激发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㈢加强培训,增加教师发展支持力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学校很多教师来说,“未来教室”“3D打印”“创客”还是陌生的概念,在沿海发达地区却早已经进入课堂。为了让教师们认识到与发达地区优秀学校的差距,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校在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培训方式的基础上,制定了《外出培训方案》,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学校确保每年给每位教师至少提供一次外出培训机会,学习省内外先进办学经验。外出培训前期,学校认真考察培训项目,确定培训内容、时间,兼顾学校教学工作。培训期间,认真组织,加强管理,保证培训质量。培训结束后,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认真梳理培训内容,及时总结学习收获。最后学校安排时间,由参训教师做专题汇报。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效显著

随着河南师范大学的快速发展,河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也在不断壮大。六年来,学校规模从13个教学班扩大到18个教学班,学生人数从700多名增加到近900名,教师从32人增加到42人。经过6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教师素质明显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得到落实,学校赢得广泛社会赞誉。

1.教师素质提高明显

学校坚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素质提高明显。6年来,学校有5人被聘为河南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3人被评为省教师教育专家、3人晋升为中小学高级教师、3人获得省骨干教师称号、2人获得省名师称号、1人被评为省特级教师、1人被评为省文明教师,另有多人获市级模范班主任等荣誉。学校教师在优质课评比(见表1),主持课题研究(见表2)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

1.教师优质课获奖情况

级别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区级

等级

合计

合计

合计

合计

A

0

0

3

3

4

7

20

0

20

16

3

19

B

1

1

7

4

8

19

23

2

25

13

10

23

注:A2002.08-2012.07十年间获奖次数;B2012.08-2018.07六年间获奖次数。

2.教师主持课题获奖情况

级别

省级

市级

获奖等级

结项

合计

结项

合计

A

7

8

0

0

15

6

8

5

0

19

B

21

8

2

1

32

17

9

1

4

31

注:A2002.08-2012.07十年间获奖项数;B2012.08-2018.07六年间获奖项数。

2.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得到落实

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得到落实。在“河南省第十四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河南省少年儿童阅读年系列活动——传承经典,放飞梦想经典诵读”大赛等省级活动中,学生获一等奖187人次。在“新乡市青少年走进博物馆‘观历史文物巧手绘展品’绘画比赛”“新乡市博物馆首届‘小小讲解员’评选”等市级活动中,学生获奖463人次,学校获优秀组织奖11次。在牧野区校园乒乓球比赛中,学校获男、女生团体冠军。在学习方面,学生成绩也非常突出。2018年,新乡市一中超常教育实验班,在具有新乡市户籍且综合素质高、智力超常的小学六年级学生中招收120名学生,学校仅毕业150多名学生,有7名学生被录取,还有2名学生被新乡市一中实验班免费录取;另外,在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进行的“绿色评价”中,学校有32名学生考入“奥班”。

3.学校赢得广泛社会赞誉

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了办学质量。六年来,学校获得“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等2项省级荣誉,获得“新乡市基础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新乡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10多项市级荣誉,2次被评为“牧野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在河南师范大学稳定教师队伍,解决教职工后顾之忧,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来源:

王丽君.河南省名校长教育思想与实践(第4卷)[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