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教育工作既需要理论的指导与润泽,也需要实践的滋养与检验。自本期起,《校长圆桌会》栏目与大家见面了。我们将邀请有思想、有影响、有见地的校长,及时就读者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同时分享校长们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的管理经验,以期凝聚共识、智慧、力量,为我省发展建言献策。敬请关注。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如何守正与创新

本期嘉宾:

王献甫  河南省实验小学校长

李万里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贾高见  尉氏县民开教育集团总校长

    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校长

主持人: 本栏编辑   

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2019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深入阐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基本内容,并就教育对象和方法、实践载体、氛围营造、组织领导提出明确要求。这对于引导全体人民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就要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落到实处。本期我们邀请到四位校长,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实施与创新爱国主义教育,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个人成长历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主持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发布与实施应时代之势、时代之呼、感时代之需,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力指导。那么,各位校长在学习与贯彻《纲要》的过程中有哪些心得与体会呢?

王献甫: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讲到,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突出任务。《纲要》的发布与实施,为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爱国主义的坚定弘扬者和实践者。

李万里: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少年强,则国强。《纲要》明确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作为学校,要引领广大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将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

贾高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道德主题和文化基因,它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抓好抓紧抓实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培养青少年的国家意识、爱国情感和时代担当,为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秀:《纲要》指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一名党员和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将本职工作与爱国情怀相结合,忠于党的事业,坚持党的立场,坚定党的信仰,践行党的宗旨。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我们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主持人: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纲要》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从娃娃抓起,注重落细落小落实、日常经常平常,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请大家谈谈学校是如何开展与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哪些创新的实践与经验呢?

王献甫:“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在我们学校,每个清晨,每个课间,都回荡着一首首学生自己录唱的爱国主义歌曲。走进学校,大家总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动人心弦,催人奋进。《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唱祖国》……优美的旋律在学生内心播撒下爱国的种子。这只是我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侧面。

学校主要通过七大措施来有效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落地1.聚焦时代主题,厚植爱国之情;2.整合融通课程,滋养爱国初心;3.精心设计活动,凝聚爱国力量;4.依托实践基地,锻造爱国之魂;5. 家校紧密联合,砥砺强国之志;6.学习时代楷模,践行爱国誓言;7.活用宣传手段,坚守爱国阵地。

李万里: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是炎黄子孙的“老家”。因此,学校围绕“老家河南”“红色河南”“厚重河南”“生态河南”“出彩河南”等学主题,开展学旅行活动,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了解光荣革命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体验地域特色文化,从而激发学生对党、国家、人民的热爱之情,达到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

贾高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把爱国和有家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我校以此为设计思路,通过“生活品质提升与视野拓展课程”,从认知层面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家庭与个人的深层联系,并通过并且通过“一国一校一人”为主题的系列“参与式”德育活动,将学生的个人梦想、学校的办学梦想、国家的复兴梦想有面融合,将有国主义深化在学校的日常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教育效果。

  秀: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也不是激情澎湃的口号,小学生能理解的“爱国主义”,应该是贴近他们生活的,摸得着、看得见、做得到的学习和生活体验。因此,课程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通过节日课程,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家国情怀;通过活动课程,丰富第二课堂,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责任课程,让学生承诺主动服务,学会责任担当。

主持人:《纲要》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请大家结合学校实际具体谈谈,怎样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王献甫:育人首先正己,修己才能达人。我们要求教师不断提升政治素养,上好思政课和语文课,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例如:思政课《我们的节假日》中渗透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思政课《路在脚下延伸》一课,引导学生探究“一带一路”的名称由来、历史渊源,同时了解一带一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班会课《跟习爷爷学用典》,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用典”的意义,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长大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

我校始终坚持全员育人理念,引导所有教师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将爱国主义教育思想融入学科教学中。学校编写并出版了《谦谦君子风》经典诵读教材,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晨诵、省完成传统文化的内化。体育课讲《掷远和掷准》,教师就相机跟学生讲述中国奥运发展历史。音乐欣赏课《百鸟朝凤》,教师会跟学生讲民族乐器唢呐的前世今生。美术课上,无论是国画教学还是民间艺术,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多学科渗透的爱国主义教育,打造了学生的灵魂底色,激发了学生浓浓的家国情怀。

我校早在2008年就在林州石板岩村成立了河南省中小学太行大峡谷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学生定期走出校门,走进大山,进行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学生走进田野,了解凝聚着民族智慧的农耕文化;走进扁担精神纪念馆,观赏着,体验着,感动着,思索着;走进红旗渠红色基地,大家无不被悬挂在太行绝壁上的“人工天河”所震撼,被“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召着。这种创新的体验式爱国主义教育更能让学生接受,并入脑入心。

李万里:我们学校开发了《走进古都安阳,探究汉字文化》学课程,组织学生开展学旅行活动,实地参观殷墟宗庙宫殿遗址、中国文字博物馆,让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丰厚博大,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起到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学旅行活动开始前,上好“行前交流”课。首先,向学生推送问题,要求学生探究“汉字起源、构字规律、形体演变”等知识。然后,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带着问题去学。开始学旅行活动时,我们带领学生走进殷墟宗庙宫殿遗址公园,重点观看殷墟博物馆文字厅、甲骨文碑林、甲骨文写意书法展长廊,感受三千年前的殷商王朝文化;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大致了解汉字的发展脉络,重点参观“一片甲骨惊天下”专题陈列展厅,通过“甲骨现世”“科学发掘”“卜以问疑”和“文字解读”四个单元内容,了解甲骨文的发现、发掘和研究历程,让学生感受丰厚博大的汉字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贾高见:我校主要通过影视课程和“一国一校一人”系列活动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落地。学校组织教师团队精心挑选一批视频作为课程资源。选择教学视频时,主要侧重两个方向:1.祖国对个人的影响——祖国羸弱、个人受辱,祖国强大、个人安居;2.个人对祖国的担当——个人奋斗对祖国强大的意义。视频选择标准:经典、精炼、走心、关注国运与普通人的命运关系。比如梁植演讲视频《我的偶像》,讲述了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的故事,让同学们明白,正是因为有和他一样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中国有了现在的模样,我们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关于西北工大的系列视频,让同学们认识到西北工业大学的毕业生为祖国的国防和航天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让人读懂奋斗的意义和时代的担当。在此基础上,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激情飞扬,共同拍摄了快闪视频《我和我的祖国》,共同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一国一校一人”系列活动则是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全校师生共同思考:“我的梦想是什么?我能为祖国做些什么?”把中国梦、学校梦、个人梦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我和祖国共奋进。我们开展了从小家见“大家”活动,让学生搜集资料,举办“老照片的故事”展览、“发现民开之美”摄影展,开展“我们村这五年”调查报告、家庭采访等,呈现这五年学校、社区、家庭的变化。我们还开展了“中国有我更美丽”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为保卫祖国献出一份力。

  秀:我校主要通过三大课程(节日课程、活动课程、责任课程),有效实施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节日课程:传统节日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因为学生在节日中全面地参与节日活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比平常更全面更深入。从一年级开始,各年级每学期开展一次节日课程周活动,在一周的时间里,通过打破学科界限,将国家课程中各年级同一节日情境下的学科内容整合成一个节日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性学习。如庆祝春节活动中,学生要制作狮子头、创作春节乐曲、开展舞狮比赛和抢春联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春节的认知和理解,进一步认知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家国情怀。

活动课程:仪式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形式,学校通过各种活动仪式,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如,在入队仪式上,六年级的同学亲手为一年级的小朋友佩戴红领巾,为他们讲述少先队知识;开学典礼上,请老八路讲英雄故事,使英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讲坛上,“祖国的交通”“中国的军事”“大国版图”等专题知识讲座,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责任课程:学生在充分体会、感知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的同时,还要树立责任与担当意识。每年九月份,全体学生都要参与学生中心的大型“竞聘”活动,岗位与职责由上届学生中心成员确定,每个人在“竞聘”过程中,承诺主动为大家服务,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同年段开展了以“责任”为主题的课程。比如,低年级开展“我是班级小主人”“班级是我家”演讲活动,中年级开展“最美童声”“我是校园美容师”评选活动,高年级开设“我的家乡是河南”系列课程。这些活动,使学生从小树立了责任与担当意识,从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做起,进而懂祖国、信祖国、爱祖国。

主持人: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当前学校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的创新与多元。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的洗礼、精神的熏陶,相信我们今后都能够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在深化、转化上下功夫,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成绩。

责 编  帕 拉

               

来源:

李万里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如何守正与创新[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0(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