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尝试·归纳·提高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李万里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也要会写常用的应用文”,主要是练习写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赏析·尝试·归纳·提高”为步骤进行了尝试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使学生学习“景物描写”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我设计了《秋天的原野》这个题目进行训练,以此为例,学习了这一类文章的写法。

一、赏析文章,完成对秋天原野的认识

⑴同层次赏析。首先,要求学生自己找出有关描写秋天的景物、原野等的精辟语句、优美篇章,在课堂上朗读、欣赏,进行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背诵了“秋天的儿歌”(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基础训练1),使学生对秋天的原野有了初步的认识。

⑵跨层次赏析。在学生欣赏、分析了同等水平的文章及片断的基础上,我给学生朗读了峻青的散文《夏夜秋色》中的“秋色”;方纪的散文《三峡之秋》;语文报(21-3185)上的《秋魂》等描写秋天景物的优美文章。带领他们进行了高层次地欣赏,加深了对所表达的事物——秋天的原野的认识。

⑶郊外观赏分析。“在室内欣赏最奇特的海贝,远不如到海边去拾掇普通的贝壳”。学生早已经有了亲自去认识秋天的原野、去验证所欣赏文章中的秋天景物的描写是否正确的心理,于是,我们就到郊外浏览了秋天的原野。

结果,在我班的49个学生中,有46个在当天的日记中谈及到秋天的原野、谈及到时此次郊游。

二、“尝试·归纳”,完成《秋天的原野》的写作

⑴尝试习作。郊游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下了题目——《秋天的原野》,进行了尝试习作。

作文收上来以后,我发现景物描写的还可以,主要存在着下列问题:一是以写人、写事还是写景为主,部分学生还不清楚;二是写景时脉络不清晰;三是为写景而写景,主题不明确。

⑵初评指导。我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分析各自文章的优缺点。然后每小组选一个代表,在全班范围内再次讨论、分析。结果,学生总结出的尝试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我归纳出的三个问题基本相同。在这个基础之上,我只强调了尝试习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强调的重点,对照自己的写作,提出了修改意见。

⑶二次尝试。进行了初评指导之后,提出了二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学生进行再次尝试。

看学生的二次习作时,发现有很大的进步。尝试习作时基本合乎要求的只有七人,再次习作中竟有十二三篇写的相当成功。尝试习作中较明显的三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改正。

⑷讲评归纳。对二次习作进行了认真批阅之后,做了讲评。首先,评讲了一篇优秀作文,指出了一篇中等作文中需要修改的地方,赞扬了差等作文中优美的语句。然后,归纳出了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

接下来,学生分组对照老师批改的方法、修改的地方进行讨论。按照习作要求及总结出的写作方法,找出自己文章的优点和缺点,同老师或其它同学交换意见。

最后,每个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自己的文章、老师的评语,根据小组的评议、文章的写作要求及方法,按照“一读二看三动笔”的方法写出“作文后记”,总结自己在这篇文章练习过程中的得失、认识、体会及今后的打算。

三、提高认识,学习“景物描写”这类文章的写法

⑴高层次赏析。在学生基本掌握了《秋天的原野》这篇文章的基础上,领着学生欣赏并分析了景物描写在文章中多方面的应用及其写法。

给学生朗读了巴金的《繁星》、矛盾的《雾》,复习了所学课文《桂林山水》、《第一场雪》,通过欣赏、分析得出了结论:“景物描写”还可以用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另外,使学生明白了“景物描写”还可以用于“串联故事情节”、“衬托人物的心情”、“突出人物的性格”等。写一篇文章用上多种不同的“景物描写”,能起到不同的目的。

⑵分类别练习。为了练习用“景物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我叫学生练习了一篇文章——《我的妈妈》,要求不直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而要用景物描写来表现,学生基本上能完成任务。

“赏析·尝试·归纳·提高”的作文训练步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重视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由对所表达事物的认识到对一篇文章的实践,由对一篇文章的实践到对一类文章的认识,环环相扣,螺旋上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按这样的训练步骤,循序渐进,就能顺利地达到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目的。

                          

来源:

李万里.赏析·尝试·归纳·提高[J],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