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课件辅助教学例谈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李万里

汉字是以形为难点、以义为核心的音、形、义有机结合的整体。利用识字课件辅助识字教学,能够较快捷地突破教学难点,更好地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识字教学目标。

一、象形字:展示形体演变过程

对难以识记字形的象形字,教学时借助识字课件,把实物图画、汉字形体演变过程展示出来,帮助学生认清字形,建立起汉字形、义之间的联系,就可以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识记“鼠”的字形时,首先,教师出示一幅仰着头、张着嘴、拖着长尾巴的卡通鼠图片创设情景,为学生理解字义打下基础。然后,动态展示出“鼠”字的演变过程:→鼠,使学生对“鼠”字留下深刻印象。最后,激发学生探究汉字奥秘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鼠”字底部的“”,前两个“竖提”后面都带有“两点”,后一个“斜钩”后面却没有带上“两点”,这是为什么呢?对照“鼠”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分析:“鼠”字上部的“臼”,像老鼠仰着头、张着嘴、露出牙齿的样子。底部的“”,前两个“竖提”表示老鼠竖起来的两只脚,“两点”表示老鼠的“爪子”;后一个“斜钩”是老鼠身子和长尾巴的变形,当然不可能有表示爪子的“两点”!

利用识字课件辅助教学,不但使学生牢牢记住了“鼠”字的形体,而且激发起他们学习汉字、探究汉字奥秘的兴趣。

二、指事字:明确指事符号作用

对难以识记形、义的指事字,教学时借助识字课件,根据构形理据,把复合的形体分开,强调指事性符号的指点作用,就可以让学生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本、末”都是指事字,在“本末倒置”这个成语中还保留着这两个字的本义,学生理解起来有较大的难度,教学时就可以利用识字课件突破难点。首先,在一幅枝繁叶茂、树根外露的大树图片旁边,展示出“木”字的演变过程:木。接下来,在“大树”根部动态呈现出一条醒目的红色粗线,随后“、本”展示出来。最后,大树根部的红色粗线消失,在树梢部位动态出现一条醒目的红色粗线,随后“、末”展示出来。

利用识字课件,引导学生将“木”字与“大树”图片进行比较,学生就会明白“木”是大树的象形。“红色粗线”在树根部位动态呈现,让学生明白“—”是指事符号,在“本”字中指明树根所在的位置。“本”最初指的是“树根”,后来才有了“事物的根本、根源;主要的;中心的”等意思。“红色粗线”在树梢部位动态呈现,让学生明白“—”是指事符号,在“末”字中指明树梢所在的位置。“末”最初指的是“树梢”,后来才有了“事物的顶端;末尾;尽头;不是重要的”等意思。这样一来,学生理解“本末倒置”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三、会意字:揭示部件间的联系

对难以识记形、义的会意字,利用识字课件辅助教学,突出其“复合性”特点,让学生理解组成汉字的几个部件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组合起来又表示什么意思,就能够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受“取”字的影响,经常有学生把“敢”字右边的“攵”写作“又”,如何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呢?首先,借助识字课件出示一幅这样的画面:在古代战场上,获胜一方的士兵,用手拿着敌方战死士兵的耳朵,向首领邀功请赏。然后,展示“取”的古代形体。最后,揭示“取”字蕴含的奥秘:古时候,我国部族、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获胜一方的首领对士兵论功行赏时,让士兵把敌人尸体上的左耳朵割下来,交一只耳朵就证明杀死了一个敌人!耳朵()和手()放在一起,记录的就是这种统计战功的方法“取”的本义是“割下左耳”,后来才有了“捕获、索取、收受、采用”等义。

采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敢”字的奥秘。“敢”字在古代写作“”,就像是一个人双手紧握猎叉,迎面刺向野猪(豕)的样子。野猪是一种很凶猛的野兽,敢于和野猪进行搏斗并捕获它,需要有很大的胆量和勇气,所以“敢”字有大胆、勇猛的意思。后来,“敢”字演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从字形中已经很难发现“野猪”的影子了,但是,“手握猎叉”的样子(攵)还保留在“敢”字中。

“取”字中的“又”,表示的是一只手;“敢”字中的“攵”,表示的是“手握猎叉”的样子。像“取”和“敢”这样的会意字,利用识字课件揭示出部件之间的联系,就能够突破教学难点。

四、形声字:揭示基本规律

形声字在汉字中占80%以上,形旁和字义发生联系,声旁和字音发生联系,“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是其基本规律。对难以识记字形、字义的形声字,利用识字课件揭示出其基本规律,让学生初步掌握,就会突破教学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区分声旁相同的形声字

例如:“清、晴、情、请、睛”是一组字形相近的形声字,学生使用时容易出错。教学中如何利用识字课件突破这个难点?首先,出示“青”字,让学生回顾它的读音;然后,给“青”字替换上“氵、日、忄、讠、目”等不同的偏旁,形成“清、晴、情、请、睛”这样一组字;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字音大多和基本字“青”有关,字义分别和各自的偏旁有关,从而揭示形声字的基本规律,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

2.区分形旁相同的形声字

例如:学生学习了“贡、财、账、贩、购、贷、费、赏、赠”这一组形声字后,了解其读音分别与“工、才、长(zhǎng)、反、代、弗、尚、曾(zēng)”有关并不难,但是要明白它们的字义为什么大都与“贝”这种软体动物无关,而往往与“财富、买卖、贸易”联系在一起,却有一定的难度。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同样可以利用识字课件。首先出示贝壳的图片;然后展示“贝”字的演变过程:;最后给学生介绍我们的祖先曾经用“贝壳”作货币的知识。这样学生就会明白以“贝”字作偏旁的汉字,其字义为什么多与“财富、买卖、贸易”有关了。掌握了形声字的基本规律,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就会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需要强调的是,汉字经过长期的演变,形声字中的“偏旁部首”大多仍能表达字义,而“基本字”却有相当一部分不能够准确表示字音了,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自主识字时千万不能出“秀才识字读半边”的笑话。

                       

来源:

李万里.识字课件辅助教学例谈[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第三届国家期刊百种重点期刊),2008(3):7-8.(CN 14-1240/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