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字探秘

453007)河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李万里

  :戈是一种盛行于先秦时期的长柄格斗兵器,秦汉以后逐步退出了战争的历史舞台。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戈”字蕴涵着丰富知识:它描绘了古代兵器“戈”的样子、反映了古代“车战”的作战方式;“戈”部汉字记载了戈发挥的作用;含有“戈”字的成语多与战争有关。

关键词:戈字,戈部汉字;“戈”字成语

 

“戈”作为兵器,在先秦时期的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秦汉以后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戈”字却依然活跃:金戈铁马、枕戈待旦、反戈一击、大动干戈、同室操戈、化干戈为玉帛……下面对“戈”字进行探究,揭示其蕴涵的丰富知识。

一、“戈”字描绘了古代兵器戈的样子

戈是一种盛行于先秦时期的长柄格斗兵器。它的构造非常特殊,垂直装柄,横刃有锋,交战时既可以横击、啄刺,又能后拉勾杀。

戈,(甲骨文),(金文),(小篆)。从古形体可以看出,戈是象形字。甲骨文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古代兵器的样子:长柄,横刃,上有饰物。金文线条化,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戈。

二、“戈”字反映了古代的作战方式

《荀子》:“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被列为古代第一兵器,与当时盛行的作战方式——车战有很大的关系。

先秦时期,军队主要的作战方式是车战。一般情况下,一辆战车上载有披甲士兵三人,中间一人专司驾车;左边一人称车左,主要负责射箭;右边一人称车右,负责持戈杀伤敌之战车乘员。作战时,如果两辆战车相距较远,车左就用弓箭来射敌方;如果两辆战车接近、交错,车右就用手中的戈钩住敌方颈部或衣甲,利用战车奔行的力量将敌方拖下来致死或杀死。

在以车战为主的先秦战争中,戈能充分利用战车奔跑的速度,比以直刺为主的矛有更大的杀伤力,其优势是其它武器所无法比的,所以戈被列为当时的第一兵器。

三、“戈”部汉字记载了戈发挥的作用

先秦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戈的作用举足轻重,在我们的汉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戈”作偏旁组成的汉字,大都与战争、武器、格杀等有关,如戊、戉、伐、戎、戌、戍、成、戒、或、战、威、武、戟、截、戳等。

1.实指兵器戈的偏旁“戈”

“戈”部汉字中的偏旁“戈”,大都实指兵器戈,如戍、戎、戒、伐、武等。

戍(),会意字。《说文》:“守边也。从人持戈。”甲骨文字形,像人负戈守卫边疆。本义指防守边疆。如戍边、戍守、卫戍等。

戎(),会意字。《说文》:“兵也,从戈,从十。”十,指铠甲。本义指古代兵器的总称。如戎机、戎马、戎装等。

戒(),会意字。《说文》:“警也。从廾持戈,以戒不虞。”从甲骨文、金文字形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廾”为两只手形。两手持戈,表示戒备、防备。本义指警戒,戒备。如戒心、戒守、戒严等。

伐(),会意字。《说文》:“击也。从人持戈。一曰败也。”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指砍杀。如征伐、讨伐等。

武(),会意字。甲骨文字形,很明显可以看出“止”指脚。人持戈行进,表示拿着武器去征伐别国。本义为征伐示威。如英武、威武、武力、武装等。

战(),形声字。《说文》:“斗也。从戈单声。”从戈,单(占)声。本义指作战,打仗。如征战、战豉、战马等。

或(),会意字。《说文》:“邦也。从囗从戈,以守一。一,地也。域,或又从土。”甲骨文字形从囗(像城形),从戈(以戈守之)。表示以戈卫国。本义指国家。

2.非指兵器戈的偏旁“戈”

“戈”部汉字中的偏旁“戈”,部分非指兵器戈,如戊、戌、成等。

戊(),象形字。从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来看,戊像一阔刃内孤作月牙状的斧钺之形,其本义当指古代的一种斧类兵器或仪仗用具。后借用为干支名,属天干的第五位,用作顺序第五的代称。

成(),会意字。《说文》:“就也。从戊丁声。”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指完成,成就。

戌(),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的戌字,像一广刃外弧的斧钺之形,其本义也是指古代的一种斧类兵器,后代借用为干支名,属地支的第十一位;又代指十二时辰之一,即晚上七时至九时。

四、含有“戈”字的成语多与战争有关

戈影响古代战争两千余年,形成了很多含有戈字的成语,这些成语多与战争有关。秦汉以后,骑兵异军突起,传统的车战被淘汰,戈随之退出了战争的历史舞台,然而很多含有“戈”字的成语,至今依然活跃在我们的语言中。

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同室操戈:同室,一家,指自己人;操,拿起。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

枕戈待旦: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化干戈为玉帛:干,指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63.

[2]殷凌燕.《说文解字》戈部字的义类与重文问题[J].语言研究,2002(特刊):99-102.

[3]马庆恒.戈与战争的不解之缘[J].国防,2010(05):71-72.

                               

来源:

李万里.“戈”字探秘[J].现代语文,2011(24):153-154.(CN37-1333/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