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科学化初探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李万里

  】传统的识字教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建国后识字教学改革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突出了识字教学的基础地位,提出了科学的目标,识字教学进入了新的实验阶段。要解决汉字“难学难用”问题,识字教学就要遵循汉字构字规律,遵循儿童识字认知规律,遵循识字教学规律,走科学化的道路。

关键词识字教学  科学化  构字规律  认知规律  教学规律

 

传统识字教学最具代表性的教材是《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这套教材经久不衰,一直使用到清末,直到今天仍被人们念念不忘,是因为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集中识字2000个左右,为读写打下基础;使用韵语和对偶的形式编排内容,便于学生朗读、记诵;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识字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用多种形式,激发儿童的兴趣。[1]“前人重视书法,从儿童入学就教写字,可是所写的并不是按照‘三,百,千’里字的顺序,而是另有写的一套……儿童开始学写字,写的是‘上大人,丘(也作孔)乙己’”。[2]专供儿童练习写字用的教材,大约从唐代就开始流行,用“认写分开”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已有很久的历史。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识字教学改革实验经历了三个活跃时期”[3],出现了“百家争鸣”、“流派纷呈”的可喜局面,“据不完全统计,比较有影响的识字教学改革实验就有二三十种之多”。[4]《语文课程标准》继承了传统教学的成功经验,吸收了改革实验取得的成果,突出了识字教学的基础地位,提出了科学的目标,识字教学改革实验进入了新的阶段。

回顾传统的识字教学经验,总结识字教学改革实验取得的成果,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解决汉字“难学难用”的问题,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就必须遵循汉字构字规律,遵循儿童识字认知规律,遵循识字教学规律,走科学化的道路。

一、遵循汉字构字规律进行教学

汉字的构成是有规律可循的。“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5]汉字虽然数量繁多,结构复杂,但主要是通过“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这四种方法构成的,形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

象形字的教学。一般可以根据汉字的构造特点,按照“实物彩图→概括抽象图→古体字→楷体字”[6]的顺序进行教学。如教学“鼠”字时,可以先出示鼠的“实物彩图”,再看简笔画的“概括抽象图”,然后出示“鼠”字的小篆形体,最后学习楷体“鼠”字,重点要讲清图形、字形与字义的联系。“鼠”字上部的“臼”,像老鼠张大嘴时露出的牙齿;底部的“”,前两个竖提都有两点,后一个斜钩没有,为什么呢?原来,前两个竖提是老鼠竖起来的两只脚,两点是爪子;后一个斜钩是老鼠的身子和尾巴,当然不可能有两点。

指事字的教学。一方面要把复合的形体根据构形理据分析开,另一方面要把分析出来的指事性符号的指点作用讲清楚。如“刃”字,在讲解的时候,先要把它分析成“刀”和“丶”两部分,然后要讲清楚“丶”的作用是指明“丶”所处的位置,就是刀刃,从而建立起形体和意义之间的联系。

会意字的教学。一般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步骤进行。即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字的形、义、音;再把字分解成若干个构件,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构件的意思;然后再将几个构件组合起来,让学生理解每个构件与字的形义联系,掌握会意字的形、义、音。如“灰”字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在整体感知字形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灰”是由“”(手的变形)和“火”组成的,引导学生分析“火已经熄灭,可以用手去拿着、握着的东西,自然是灰烬”,“灰”字的形、义就很容易掌握。

形声字的教学。一般先让学生掌握形声字“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7]的构成规则,形成一定的识字能力,然后引导学生“无师自通”地学习大量的形声字。如学习“清”、“情”、“请、“晴”这一组字时,引导学生分析出“青”是基本字,和字音有关;“氵”、“忄”、“讠”、“日”是它们各自的偏旁部首,和字义有关。学生就易于获得学习形声字的能力。再学习“机”、“肌”、“讥”、“饥”、“叽”时,学生就会根据每一个字的偏旁部首揣摩字义,根据基本字“几”揣摩字音。由于语言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变化,有相当一部分汉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异,这是形声字的一大缺陷,教学时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

二、遵循儿童识字认知规律进行教学

儿童识字认知的心理历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将未经解释的视觉信息登记在视觉处理系统(感知字形);二是将登记的视觉信息编码使其代表某些信息(分析字形);三是把编码的信息与对该字特定的记忆表征相连接,发掘表音、表义线索(声旁、形旁等),从“心理词典”(对初入学儿童来说主要是口语经验积累)中提取相对应的义项,从而建立形、音、义的联系。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证明,6岁左右是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我国儿童6岁入学,已经进入这一时期,这就要求我们遵循儿童识字的认知规律,抓住时机,把识字教学作为重点,为儿童尽早学习书面语言打好基础。

1.突出教学重点。初入学的儿童,其空间知觉的特点是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分化能力还处于低级阶段,因此对字形中的细微差别、字形空间配置的精细辨别都感到困难。如刚学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时,儿童常常会出现把“少”写成“尐”,把“3写成“ε”等现象。另外,从儿童言语的发展角度看,儿童在入学前的言语交际中,已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字音和字义,已建立了初步的音义联系系统,但音、形和形、义系统尚未确立。这就要求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把字形的教学作为重点,建立形、音、义之间的联系。

2.降低识记难度。心理研究表明,刚入学儿童的形象记忆与机械记忆开始进入高峰期,意义记忆进步迅速。在识字教学中对识记材料进行加工,有助于学生识记。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汉字音、形、义三要素中,字形识记是难点。要突破识记字形这个难点,首先可以依循汉字构字规律,降低字形识记的难度。寇字是由“宀”(房屋)、“元”()和“攴”(手持器械)三个构件组成的会意字,“手持器械闯进别人家里打人家的头”,就是盗匪,这种行为就是强盗行为!如果在进行“寇”字的教学时,讲清它的构字理据,就可以降低识记的难度,突破字形这个难点。其次,可以利用结构重组规律,采用在熟字基础上学新字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操作如下:“加”的操作。在熟字教学的基础上加笔画或偏旁构成新字,如目→自;单→弹。“减”的操作,在熟字教学的基础上减笔画或偏旁构成新字,如公→么;何→可。“并”的操作,两个或几个汉字相并列构成新字,如人、人→从;日、月→明;木、又、寸→树。像这样采取心智操作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简化了记忆程序,缩小了记忆单位的数量,扩大了组块记忆的容量,同样有利于降低识记字形的难度,提高识字效率。

3.运用迁移规律。首先,利用正迁移规律,提高识字效率。独体字是构成合体字的基础,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独体字的形、义、音,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认识独体字作为偏旁在合体字中所起到的表义或标音的作用,从而掌握合体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能提高识字效率。如学生掌握了“火”字,就不难理解“火”在“焚”字中表义,在“伙”字中标音。其次,克服负迁移影响,避免错别字产生。教学实践发现,由于对字形未精确分化而产生负迁移,就容易出现错字;对字的形、音、义未建立牢固的统一联系和字的储备量少而产生负迁移,就容易出现别字。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尤其是识字的初期,要让学生对字形、字音都形成精确分化,对字的形、音、义建立起牢固的统一联系,就有利于消除负迁移的影响,避免错别字的产生。

4.“认写”分步进行。6岁左右的儿童进入了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但是小肌肉群和小神经丛及相关的中枢神经部位发育还不成熟,多数儿童一般难以完成精细的眼手协调动作,“写字”就显得很难。因此,汉字难学,并不是笼统的难,而是认易写难。这就要求进行识字教学时,“认写”适度分离,避免“认写”同步,先大量认字,然后引进相对集中的写字训练。

三、遵循识字教学规律进行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总结出了“识字教学规律”。[8]它符合汉字本身的规律、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语文的规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音、形、义相结合。汉字是由音、形、义三个要素构成的统—体,识字就是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使三者之间建立起牢固的联系。当感知字的任何一个要素时,能准确地再现另外两个要素。这样,才能在语言实践中正确运用学过的字,达到识字的目的。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是音、形、义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

2.识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在小学阶段,识字和识词是一致的。而词是对事物的概括,一个词就是一个概念,反映一种事物。学生每学一个词就应当认识词所表示的客观事物,学习词的过程就是认识事物的过程。这样,学生才真正理解词义并正确运用。认识事物,并非只限于认识具体的事物,而应当包括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

3.识字与听说读写训练相结合。学生在听、读中能理解学过的字词,在说、写中能正确运用学过的字词,才达到了识字、学词的目的。从另一方面说,学过的字词在语言实践中反复运用才能够巩固。字词的复现率越高,学生识记的效果越好。因此,识字要与听说读写训练结合起来,这样既利于字词的巩固,又能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4.识字要与写字相结合。写字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学生初步掌握了字的音、形、义以后,就要指导他们认真书写。写字能促进辨认字形的精确性,并加强对字形的记忆,提高识字的效果。学生掌握了字的音、形、义,有助于把字写正确、写端正,而对字形的精确辨认又是形成书写技能的重要条件。识字和写字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识字教学中二者应紧密结合。

许嘉璐先生说过:“科学的识字方法可以使学习汉字的难度大幅度降低,低到可以在‘汉字难学’一语的旁边打上一个问号。这可真是利在当代功在民族的大功德。”[9]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地探索识字教学科学化的方法,就一定能够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圆满解决汉字“难学难用”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20.

[2]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37.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7.

[4]戴汝潜,郝家杰.识字教学改革一览[J].人民教育,1997(1-5).

[5]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63:314.

[6]黄亢美,字理+心理=合理——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05(12):4.

[7]张大成,伍新春.语言文字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汉字识字教学的心理实质及其规律[J].语言文字应用,1999(4):54.

[8]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96.

[9]潘仲茗,戴汝潜.现代小学识字教育科学化研究·序[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Brief Research on Scientizing Teaching of Literacy

LI Wan-li

(Elementary School Attached to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Henan Xinxiang 453007, China )

 

Abstract: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literacy is very scientific and teaching reform on teaching of literacy bore great fruit after the foundation of China. With the emphasis on the basis of teaching of literacy and proposal of scientific goals in Chinese Teaching Criteria, teaching of literacy has been developing into a new stage.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Chinese characters are difficult to learn and to use, teaching should be scientific and in accord with such rules as character construction rules, children cognition rules and teaching rules.

Key words: teaching of literacy; scientize; character construction rule; cognition rule; teaching rule

                            

来源:

李万里.识字教学科学化初探[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1):38-39;52.CN41-1344/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