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李万里

    

“取”和“敢”的确有些相似,难怪同学们区分不清,经常把“敢”字右边的“攵”写成“又”。如果我们能了解这两个字是怎样造出来的,明白了“攵”和“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就不容易再出错了。

我们先来看“取”字,“取”字在古代写作“”,就像是一只手拿着一只耳朵的样子,最初表示的就是割取耳朵的意思。你知道吗?这里面还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古时候,我国部族之间、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获胜一方的首领要对士兵论功行赏。如何确定士兵在战场上杀死敌人的数量呢?让士兵自己报告,行吗?不行,因为无法证明士兵说的是真是假呀!让士兵把敌人的尸体拖回来,行吗?也不行,如果就杀死一个还好办,要是杀死十个、八个的,怎么能拖得动呢?

这可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还真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把敌人尸体上的左耳朵割下来,首领进行统计,交一只耳朵就证明杀死了一个敌人!“取”字就记录了这一种统计战功的妙法,表示割取耳朵的意思。后来,“取”字又有了捕获、索取、收受、采用等意思。

再来看“敢”字,“敢”字在古代写作“”,就像是一个人手握猎叉,迎面刺向野猪(豕)的样子。野猪是一种很凶猛的野兽,敢于和野猪进行搏斗并捕获它,需要有很大的胆量和勇气,所以“敢”字有大胆、勇猛的意思。后来,“敢”字不断演变,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很难再看出来野猪的样子了,但是“攵”还有些像手握猎叉的样子。

这下明白了吧?“取”字中的“又”,表示的是一只手;“敢”字中的“攵”,像是手握着猎叉的样子。

                               

来源:

李万里.“取”和“敢”[N].语言文字报(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版)2007-01-07(1).(CN11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