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的科学性原则

浙江余杭市教师进修学校 王玮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它不仅记录了我国人民的汉语和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它本身的产生和发展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和才智表现了我国各个不同时期的社会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发展历程。比如,造字法由象形指事到会意和形声,由形象表意发展到由记号表音义;字形由独体到合体,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化,由不规则到规则,由不规范到规范等。汉字的构造和发展规律决定了小学识字教学的科学性。遵循科学性原则是小学识字教学的灵魂,它要求识字教学必须重视以下三条规律。

一、汉字组构规律

汉字数量繁多,有5万多个,并且结构复杂看起来似乎难认、难记、难写,难以掌握。但庞大的汉字家族通过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这四种造字法构成了一个科学的汉字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文字学知识,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将造字法的知识运用于识字教学之中。

()象形字的教学

象形,是最早的汉字造字方法,它是用描摹事物形态的方法来造字。因此象形字的教学可根据字的构造特点来进行,即先出示字的原始图形,分析图形与字义的联系;再讲解由图到字的演变过程,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字形、字义与字音的联系,其中应重点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如“日”字教学,先出示日字的甲骨文形体,讲清图形与字义的联系;再讲解由到日的演变过程,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〇演变口,·拉长为-);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字形、字义与字音的联系。象形字这种图文并茂的教学形式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既有助于学生掌握象形字的形义联系,又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指事字的教学

象形这种方法造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而抽象的概念又根本无“形”可“象”,于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产生了指事字和会意字。指事字的构造类型及其教学方法主要有三种:

1.用象征性的符号表示字义。其教学方法是:从分析笔画的含义和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组合关系这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掌握字的形义联系。如“二”、“三”等字的教学,应让学生知道,每一横线象征数目一,几条横线组合起来(加起来)即为该字所表示的数目(字义)

2.用象征性的符号加上一个指示性的符号表示字义。其教学方法是:先出示字的原始形体,讲清象征性符号和指示性符号的含义;再讲解字形的演变过程,分析字的原始形体与楷书形体之间的联系;然后让学生认识楷书形体之间的形义联系。如“下”字教学,先出示“下”字的甲骨文形体,讲清弧线是表示位置界线的象征性符号,短横线则是表示空间方位的指示性符号;再讲解“下”字形的演变过程(⊕--下:弧线变为横线,短横线则变为|,再变为卜);然后让学生认识“下”字楷书形体的形义联系(“卜”在“一”下,表示“位置在低处的”)

3.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指示性的符号表示字义。这种字在指事字中占多数。这种字的教学应重点讲清指示性的符号所表示的含义。如“本”字教学,应让学生知道,“本”字下部的一横是指示性的符号,表示这是树木的根部。

()会意字的教学。会意是说字的整体的意义由部分的意义合成。会意字都是合体字,其教学规律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字的形、义、音;再把字分解成若干个构件,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构件的意思;然后再将几个构件组合起来,让学生理解每个构件与字的形义联系,掌握会意字的形、义、音。如“寇”字教学的过程:寇字读kòu,本指盗匪;“寇”字由“宀”(指房屋)、“元”(指头)和“攴”(指手持器械)三个构件组成;三个构件组合起来表示手持器械闯进别人家里打人家的头,这种行为就是强盗行为。

()形声字的教学。会意字以象形字为基础,用会意的方法产生新字,远比用象形、指事两种方法有效,但也满足不了社会记录语言的需要,于是就出现了形声字。形声,是这样一种造字法,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或指事字组成,其中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即形符(形旁或意符);另一部分则表示字的读音,即声符(声旁)。语言是由语音和语义两部分组成的,而形声正好能从语音和语义两方面来记录语言,因此,它成了最灵活、最方便、最主要的一种造字方法。现在,90%左右的汉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也是合体字,和会意字一样,形声字也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规律来教学。如“妈”字教学的过程:“妈”字读m,称呼母亲;将“妈”字分解成“女”(表示女性)和“马”(m)两个构件;“女”表示字义,“马”表示字音。教学实践证明,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规律来教学会意字和形声字,既有利于学生掌握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形义联系,又有助于教师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个角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识字教学规律

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都具有形、义、音三要素,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字义和字音都以字形为基础,字形是字义和字音的载体;字形和字音是字义的存在形式,字义是字形和字音的实际内涵。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字形教学是关键,字义教学是核心。而根据汉字组构规律进行识字教学,既体现了汉字的本质特点,又抓住了识字教学的根本——从汉字的构字原理这方面让学生理解汉字的形义联系,掌握汉字的形、义、音。

三、儿童认识规律

识字教学的科学性原则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还有利于学生的学,因为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形象思维。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儿童更是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机械识记能力强于意义识记能力。而根据汉字组构规律进行识字教学,正是基于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紧紧抓住字形这个识字教学的“牛鼻子”,以独体字(象形字和指事字)的笔画、合体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构件这些具体的感性材料的形象分析来发挥儿童的形象思维和机械识记能力强的优势;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独体字中笔画与字、合体字中构件与字的形义联系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意义识记能力,这样就使学生对汉字据形知义特点的认识由“知其然”提高到“知其所以然”。

()知识迁移。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而产生迁移的重要条件,是几种不同的情境要含有相同的要素。数万汉字由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这四种造字法构成了一个科学的汉字体系,在这个汉字体系中,字与字之间大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含有相同的要素:或是造字方法相同,或是构字部件相同……这就为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实现知识迁移创造了许多有利的条件。识字教学的科学性原则要求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1.重视造字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产生较好的迁移效果。根据汉字组构规律进行识字教学,这可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理解汉字形、义、音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掌握汉字;二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识字方法,指导学

生把具体的汉字构造的知识上升到汉字构造的一般性原理,然后通过“迁移”自学生字,获得新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重视独体字的教学。迁移总是以先前的知识学习为前提的,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多半是由于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的缘故。独体字是构成合体字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基本上是按照“先独体字、后合体字”的顺序编排生字的。因此,重视独体字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独体字的形、义、音,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认识独体字作为偏旁在合体字中所起到的表意或标音的作用,从而掌握合体字。如学生掌握了“火”字,就不难理解“火”在“焚”字中表意,在“伙”字中标音。此外,部首字大多是独体字,部首的表意类属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汉字据形知义的特点。因此,部首字的教学还必须让学生掌握部首的表意类属,培养学生对汉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理解能力。如学生掌握了木字部首的表意类属,就会知道:从木的字,字义多与树木或木制品有关。

在上述三条规律中,既有“字”的规律,又有“教”的规律,还有“识”的规律,它们将使学生由识字的“必然王国”升华到识字的“自由王国”。因此,在识字教学的诸项原则中,科学性原则是基础,是根本,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