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

贵州毕节师专小教系  李赛

摘要:识字教学是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基础。注意识字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有助于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在识字教学中主要应注意的心理学问题是:使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建立汉字形、音、义统一的认知结构;采用多样化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消除负迁移的影响,对字形和字音形成精确分化,避免错别字的产生。

关键词:识字教学、认知结构、负迁移、心理学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与其它能力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主要是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循序渐进而又交错关联的。在中小学,语文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识字、阅读和写作教学来实现的。因此,重视这三方面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本文仅就识字教学中应注意的心理学问题进行讨论。

识字教学是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基础。识字也是儿童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学习书面语言的最初的基本环节,它与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密切关联,是启蒙教育的必要手段。在识字教学中,应注意的心理学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建立形、音、义统一的认知结构

汉字是由形、音、义三个因素构成的统一体。在识字过程中,形、音、义的掌握既相互联系,又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识字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掌握形、音、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三个因素相联系的统一的认知结构。

关于字形的掌握,关键是要使学生形成精确的分化。根据对儿童掌握汉字字形过程的研究,初入学的儿童熟记字形的心理过程大致需经历三个发展阶段:泛化阶段——初步分化阶段——精确分化阶段。即从对字形结构各组成部分以及形、音、义三者之间初步建立模糊的联系,到初步建立统一的联系,再到建立统一而牢固联系的过程。由于达到精确分化的阶段并非一蹴而就,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特别需要注意。一是要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初入学的儿童,其空间知觉的特点仍然是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分化能力还处于低级阶段,因而对字形中细微差别的精细辨别感到困难,对字形空间配置的精细辨别也感到困难。所以,在识字教学初期,要考虑影响儿童掌握字形的一些因素。如汉字笔画的多少,结构的复杂程度;对汉字的已有知识,识字的能力与采用的识字方法;个体的认识特点与学习态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指导能力等。一般来说,在识字的最初阶段,应选择笔画较少的,字形结构较简单的,字形合拢的(如田、日等),字形由横直线组成且笔画在十五笔以下的,字形对称的字(如林、从等)进行教学,这易于学生观察掌握。二是要教给学生三套识字的工具。即汉语拼音、汉字的基本知识和查字典。通过学习汉语拼音,使之能读准字音;通过汉字基本知识的学习,使之逐步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初步具有独立学习。掌握汉字字形的能力;通过学习查字典,使之会运用多种查字典的方法,逐步加快查字典的速度,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同时使学过的字在脑中得到巩固。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利用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来帮助识记、辨清字形,利用辨形释义来识别同音字的字形和字义,用笔画分析独体字的字形,用部件分析合体字的字形,用熟字带字、形近字带字来识记字形,利用口诀、字谜识记字形,利用同音字、形近字的比较来辨认巩固字形,通过写字练习来巩固识记的字形等。

关于字音的掌握,重在正音和消除方言的干扰。汉字是表意文字,字的构造不能把读音直接表示出来。因此,要准确感知和发出字音,或在认识生字和独立复习生字时都需要依靠汉字拼音作为正音工具。显然,在识字教学中,语文教师教好拼音,学生学好拼音,是正音的关键,也是准确掌握字音的关键。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正确、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使学生感知到标准的发音。学生在学习掌握字音的过程中,方言对标准音的干扰很大,纠正起来也比较困难。由于方言的环境定势,使方言成了“地方普通话”,并形成“动力定型”,对学习普通话标准读音产生着干扰。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由于用方言音代读,会出现“音错字明”的现象。为了抵御方言音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创造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普通话应成为校园语言,教师不但要说好普通话,而且要让学生知道说好普通话的意义,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练习并坚持说好普通话,形成习惯。教师还应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专门训练;使之在说话、朗读时,发音既准确又流畅。

关于字义的掌握,重在形成正确的意义联系系统。这实质上是正确掌握概念的过程。词是语言最小单位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意义单位,也是概念的标志。学生只有在用恰当的词表现出明确理解的概念时,才算深人地掌握了词义。据有关研究,儿童在理解字义的过程中,一般有三种不同的意义联系系统:一是在一定的言语系统中构成为主要的、基本的意义联系系统。如“练”这个字,儿童开始时

可能只在“做练习”、“练习题”、“练习簿”的具体言语关系中理解它的含义。二是潜在的、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才显露出来的意义联系系统。如启发儿童说:“练球、练习、熟练也都是这个练”。三是儿童在意识中尚未分化的意义联系系统。如儿童往往把“练”与“炼”混淆,把“练”说成是锻炼身体的“炼”。这三种联系系统,表明了学生理解字义的潜在的多样性及其意义联系系统扩展的可能性。所以,在识字教学中采用联词的方法和一词多组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字义,同时又能丰富积累词汇,训练发散思维。教学中,还要加强直观性,通过图形、实物、标本、模型、影像等帮助学生理解字义;通过安排组织学生观察、参观,积累表象以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更要注重字词的运用,通过说话、造句、作文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字义。

对字的形、音、义的学习掌握,最终要使学生建立起三者之间统一的联系,即形成三因素相统一的认知结构。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形成这种统一的联系,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他们生活经验中已有的音义联系与字形建立新的统一联系;二是先帮助他们建立新的音义联系,然后再与字形建立统一的联系。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其基本特点是它的字形所标记的是一定的词或词素的意义,而不是声音,所以形和音是脱节的。因此,一般而言,要建立形、音、义的统一联系,形与音、义之间的联系是关键。有的研究认为,儿童在建立这种联系的过程中,要依靠不同的联想,而联想的具体表现方式有七种:①通过多次简单重复的认读,直接建立字形与字音之间的联系。②利用字形在书本上的位置来联想。③通过和已认识的字常在一起出现而引起联想。④通过自己独特的经验作为记忆的支柱形成联想。⑤将字形与某些具体事物联系起来,使字形本身形象化或赋予字形本身以意义。⑥借形声字已建立起来的形音联系而联想起它的相关字的读音。⑦借形声字形义之间已形成的联系来帮助建立形、音、义的联系。初学汉字的儿童,一般都是采用前三种方式,以后逐步发展到能采用第六、第七种方式,从而加快联想的速度,增强记忆的效果。这种发展实际上就是从直接联想到间接联想的发展。根据儿童在建立字的形、音、义统一联系时的不同特点,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引导和提高他们联想的水平,形成并巩固形、音、义之间统一的联系,发展识字的能力,迅速有效地识字。

二、多种识字方法相结合,提高识字效率

识字的具体方法很多,但从大的方面看,研讨较多的是关于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问题。

集中识字就是先识字,后读书,在阅读中巩固的方式。其优点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识较大量的字;便于学生掌握汉字的构造规律,学会运用构字规律去识字;有利于学生提早阅读和写作。缺点是:不利于学生理解字义和巩固对字的记忆;不利于学生对字的灵活运用。

分散识字就是随课文识字的方式。其优点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字义;有利于对字的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用字的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缺点是:使识字量受到一定限制,影响了阅读面;不利于引导学生通过汉字构造规律来提高识字的能力。

教学实践和实验表明,这两种识字方式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它们各有优点,是可以相互补充的。我认为,在整个识字教学中,不同的阶段在选择方法上应有所侧重。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证明,6岁左右是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识字教学的初期,可采用归类集中识字,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学习积累起相当数量的字(只求会认会读),使他们提早阅读,激发学生学习更多新字的动机,通过阅读来强化巩固所学过的字,并逐步理解字义,达到会写会用,培养阅读的兴趣,为进一步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到78岁以后,识字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固字”,即巩固已学过的字和使学生理解所学过的字。对新字的教学则改为分散识字。因为此时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已不多,学生在读课文时能轻松地掌握。至于具体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把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识字,使识字成为一种趣事,学生既想学又爱学,提高识字的效率。

三、注意消除负迁移的影响,避免错别字的产生

负迁移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干扰了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学生产生错别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负迁移是产生错别字的重要心理原因,它具体表现为已掌握的字对学习新字产生干扰。例如,儿童学习“辛”字后再学“幸”字,由于干扰作用会产生错别字。如果排除不细心、不认真等其它因素,究其根源,是识字教学中学生对字形没有形成精确的分化,对字的形、音、义没有建立牢固的统一联系,受负迁移影响的结果。教学实践发现,由于对字形未形成精确分化而产生负迁移,就容易出现错字;对字的形、音、义未建立牢固的统一联系和字的储备量少而产生负迁移,就容易出现别字。有关研究还表明,学生产生错别字有以下特点:错字的多少与年级高低成反比,别字随年级升高而增多,但经过一个平稳阶段后逐渐下降;错字出现的频率与字的笔画、结构有关;总的来看,错字比别字多,错字中以形错字最多,形错字则以笔画错最多,笔画错又以增笔或减笔,特别是减笔错最多。而别字则以音别字占多数。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尤其是识字的初期,要把字形的学习掌握作为重点,对形音相近的字需进行反复的对比练习,使学生对字形、字音都形成精确分化,对字的形、音、义建立起牢固的统一联系,以消除负迁移的影响,才能有效地避免错别字的产生。

注:

①②潘藏:《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238241页。

主要参考文献:

(l)潘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2)彭聘龄:《语言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朱智贤、林寄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4)陈新宇等编著:《小学语文教学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