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读识字

“听读识字法”是指儿童尚不识字时,听别人(或录音)读书,听会记熟诗文之后,儿童再自己反复读书用记忆中的字音、字义与字形对照回生、二回熟,渐渐地,边读书边认识了书中的汉字。

在小学,通过听读认识汉字以后,再把整本书中的生字按汉字构字规律串一串地分析记忆字形,练习书写。一般的儿童识字,是在学过汉语拼音之后一个一个地学字,按识字组词造句作文的顺序来学习书面语言,而听读识字的儿童却经历了从读全文读句识词认字再练习书写这样一个过程,有人称听读识字为“反弹琵琶”。

听读识字通过整体的输入、无意的接触、自发的模仿、重复而有趣的学习,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这一识字法的成功秘诀是为儿童学习汉字提供了“字义场”。就是说,把要学的汉字的读音放在一定的“字义场”内,为理解字义先打下基础。当集中归类整理阶段过后,除重点解决字形外,理解字义就利用听读。在读音“字义场”中,学生就会立即回忆起听读过的课文中所包含的字、词、句,字义已不是新知识,而是第二次再现的旧知识,起到了巩固字义,并由字义又巩固字音、字形的作用。听读识字的教学方法概括为反复听读认,集中归类识,周期循环练,观察写话用,也就是汉字的接触、汉字的记忆、汉字的巩固和汉字的应用的全过程。听读识字实验将四会分步走,两年内学生的认读字数达到2500个以上,一般常用字达到四会。实验班的学生说话流利,语汇丰富,普通话说得好。二年级结束,一般都能写三四百字的短文,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书写端正清楚,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较少有错别字。

听读识字法为识字提供“字义场”,使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相结合,吸收注音识字、归类识字、部件识字的长处,听读、识字、写字分步进行。

听读识字自1984年开始实验,主持人为天津教育科学院谷锦屏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