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小篆)。

臼是古代的舂米器具,多用石头凿成,中间凹下以盛谷物。甲骨文、金文的臼字,像一个舂米用的石臼形。它的本义就指舂米用的石臼,又指形状似臼之物。汉字中凡从“臼”之字,大都与臼类或坑类有关,如舀、舂、舀等。

臼科:指坑坎。又比喻陈旧的格调,又称“窠臼”。

 

另:

 

象形字。古文像舂坑形。最初挖在地上,不能移动。后来则穿木凿石而为之。其中四点是挖掘留下的痕迹,犹如磨盘上的齿纹,以便舂捣。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臼。注意:此字与“臼”(双手)不同。

《说文·臼部》:”臼,舂也。古者掘地为臼,其后穿木石。象形,中米也。”本义为舂米的器具。

臼,本义为①舂米的器具:断木为杵,掘地为~。引申泛称②舂捣器具:蒜~子;捣药~中。又比喻③像臼的东西:~齿。

臼,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今仍设臼部。凡从臼取义的字皆与舂捣、坑等义有关。

以臼作义符的字有:臼、臿、舀、舂。

以臼作声符的字有:桕、舅、舊(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