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

形声字。篆文从水,勞声。隶变后楷书写作澇。如今类推简作涝。

《说文·水部》:“涝,水。出扶风,北人渭。从水,勞声。”本义为水名。《广韵·号韵》:“涝,淹也。或作潦。”表示雨多成灾。

涝,由水名,后来主要借用作“潦”,读lào,表示雨水大成灾: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郡界下湿,患水~,百姓饥乏;雨久成水,故其城恒~也;十年九~;旱~保收;~灾。

潦,从水尞声。读lǒo,本义指①雨水大的样子:百川水~归焉。引申也指②雨后的积水:~水尽而寒潭清。雨大则成灾,故又读lào,表示③雨多成灾:春忧水~秋防旱。此义如今用“涝”。由潦水四溢,又引申读liǎo,表示④做事不认真,字迹不工整:事无大小,皆~草过了;字迹~草。用作“潦倒”,表示⑤失意,颓丧:穷困~倒。

涝,如今可单用,一般不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