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古文);(小篆)。

凿,又称凿子,是一种锥状的铁器,用来挖槽或打孔。甲骨文的凿字,正像人手执一锤敲击铁锥凿物之形,故其本义除指凿子外,又有凿击、打孔、挖掘、穿通等意,引申为开通、开辟之义。

凿空:开通道路。又喻指捏造,凭空立论。

 

另:

 

会意字。甲骨文像手持辛凿在山里凿玉之形。古文改为从金,从辛(表示錾凿),从臼(表示坑洞)。会用金属錾凿凿坑洞之意。或另加“攴”(手持槌),以突出敲打之意。篆文整齐化。凿子头稍繁,表示长期敲打而披开。攴也变为殳。隶变后楷书写作鑿。或省作。如今简化作凿。

《说文·金部》:“鑿,穿木也。从金,*省声。”析形不确。本义为穿孔。

凿,本义指①穿孔:二之日,~冰冲冲;~眼;~洞。引申泛指②挖掘,凿通:使监禄~渠运粮,深入越地;疏三江,~五湖。用作名词。指③凿子: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而上;平~;圆~。也指④凿出的孔穴,隧道:量其~深,以为轮广;方枘(榫)圆~。又引申为⑤戳击:照头上~两个栗暴。由人为的穿孔,又引申为⑥牵强附会:所恶于智者,为其~也;与其~也。毋宁阙(缺)之。由穿透,又引申为⑦鲜明:扬之水,白石~~。进而引申指⑧明确,真实:言之~~;确~。

凿()。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凵部。凡从凿取义的字皆与敲击等义有关。

以凿()作声兼义符的字有:*、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