牚(樘、撐、撑)

(小篆)。

形声字。篆文本从木,堂声。隶变后楷书写作樘。俗作牚,改为从牙,尚声。掌为引申义所专用,便又另加义符扌写作撐。俗也作撑。如今规范化以撑为正体。

《说文·木部》:“樘,柱也。从木,堂声。”本义为支柱,支撑。《集韵·庚韵》:“樘,或作牚。”《正字通·手部》:“撑,俗撐字。”

,读chèng,本义指①斜柱:枝~权枒而斜据。由斜柱引申指②家具腿间的横木:桌子腿上缺了一个~。用作动词,又读chēng,引申指③抵住: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拒。此义后用另加义符扌写作“撐”来表示。俗也作“撑”。如今以“撑”为正体。

,从扌从掌会意,表示用手支撑。读chēng,本义指①支撑: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乱如麻;一柱~天;~竿跳高。引申指②用篙抵住岸或河床使船前进:他整天在河上~船。又引申指③支持或维持:全靠这个~门面;有人给他~腰。由支撑又引申指④张开:把伞~开;你~着口袋,我来向里倒。由支撑又引申指⑤充满,饱胀:把口袋都~破了;今儿吃多了,有点~得慌。

掌,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牙部。凡从掌取义的字皆与支撑等义有关。

以掌作声兼义符的字有: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