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小篆)。

形声兼会意字。金文从口,从不,会予以否定之意。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否。

《说文·不部》:“否,不也。从口,从不,不亦声。”本义为否定。

否,本义指①否定:招招舟子,人涉印~;~认;~决。也独立用于应对,义同②不,不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许子衣褐。又用于是非问句末,表示③肯定与否定相叠的反复问中的否定问:廉颇老矣,尚能饭~(不能饭)?能~;可~;是~。又读pǐ,用作卦名,表示④天地不交,闭塞不通:《易·否》:“象曰:天地不交,否。”引申泛指⑤坏,恶:~极泰来。又用作动词,表示⑥贬斥:臧(褒扬)~人物。

否,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口部。凡从否取义的字皆与否定、坏恶等义有关。

以否作声兼义符的字有:痞。

以否作声符的字有: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