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禦、馭、驭)

(甲骨文);

(金文);(小篆)。

古代祭祀,除多用牲畜作祭品外,也有用活人来牺牲的。这一现象,从御字的演变中可以得到证实。早期甲骨文、金文的御字,像人手持杵棒,迎头椎击一跪人之形,棒下血光四溅,惨不忍睹;有的被椎击之后还要用土在坑中活埋。在甲骨文中,御的本义是指祭祀时的一种用牲方法,后转为祭名,即“禦”的本字。后世御字多假借为驾驶之“驭”,引申为治理、统治等义。

御世:统治世间。也称“御宇”。

御用:旧指为皇帝所甩。

御览:为皇帝所阅览。

御者:驾驭马车的人。又指侍从。

 

另:

 

会意字。御与禦、卸这三字同源。甲骨文像一个人跪于悬锏(四棱鞭状兵器)前,是古代一种悬锏之祭,用以驱鬼避邪消灾除病。旧小说中的“祭起法宝”,民间春节儿童刻桃木锏挂在身上用以避邪,大概即其遗迹。或另加出“示”(祭坛)旁,以强调悬锏之祭;或另加出“彳”(街道)旁,以突出驱除之意。金文大同,或更加出“止”(脚)旁,以强调驱除活动。篆文承接甲骨文和金文,将悬锏讹为“午”,并分为繁简不同的三体,用以表示侧重不同的含义。隶变后楷书分别写作卸、御、禦。如今“禦”仍简作“御”。

《说文·彳部》:“御,使马也。从彳,从卸。馭,古文御。从又(手),从馬。”所释为“驭”的借义。本义当为悬锏之祭。又《示部》:“禦,祀也。从示,御声。”本义为悬锏祭祀以祈免灾祸。

和禦,本义皆为悬锏祭祀以祈免灾祸。后来“御”借作“驭”(从又从马,会以手控马之意),便专用以表示①驾驭车马,驾驭:知伯出,魏宣子~,韩康子为骖乘;虽乘奔~风,不以(似)疾也。也指②驾车的人:其~屡顾,不在马。由驾驭车马引申为③治理,统治:振长策而~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封建时代皇帝是驾驭统治一切的,故又引申特指④与君主帝王有关的事物:秋八月壬申,~廪(粮仓)灾;~用。“御”为借义所专用,悬锏祭祀以祈免灾祸之义,便由“禦”来承担了。故“禦”表示⑤祭祀以祈免灾祸:戊辰,王遂~。由祈免灾祸,引申为⑥禁止,防备:囿有林池,所以~灾也。又引申为⑦抵挡:兄弟阋于墙,外~其务(侮)。如今简化,⑥⑦二义也用“御”来表示了。

,从又(手)从马。读yù,本义指驾驶车马:~夫掌~贰车;~手;~者。卸,另见。

御,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彳部。凡从御取义的字皆与祭祀以祈免灾祸等义有关。

以御作声兼义符的字有:禦。

 

另:

 

(甲骨文);(金文);(小篆)。

金文的驭字,从马从鞭,像人手持马鞭驱马前行状。小篆驭字改为从马从又(手),也是赶马的意思。驭的本义为驱马、驾驶马车,引申为驾驭、控制、统治之义。

驭宇:指帝王统治天下。同“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