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金文);(小篆)。

甲骨文逐字,像一只猪(豕,或鹿、兔)在前奔逃,有人在后追赶之形,其本义为追赶。引申为驱逐、放逐,后有竞争、追求之义。

逐北:追逐败走之敌兵。

逐客:战国时指驱逐列国入境的游说之士,后来又指被朝廷贬谪的人。

逐鹿:指在国家分裂纷乱时,众人争夺天下政权。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另:

 

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口猪,下边是只脚,会追赶野兽之意。金文另加上半条路,以突出追赶。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逐。

《说文,辵部》:“逐,追也。从辵,从豚省。”析形不确。本义为追赶野兽。

逐,由追赶野兽,引申泛指①追赶:遂~齐师;简子怒,驱车~之;追亡~北。引申也指②驱赶,赶走:吏议~客,窃以为过矣。由追赶又引电指③追求:丧马勿~,自复也;弃本~末;追名~利。又引申指④竞争:上古竞于道德,中世~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又引申指⑤追随,跟随:~水草移徙;随波~流。

逐,如今可单用,一般不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