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金文);(小篆)。

甲骨文丘字的形状与山字非常接近,区别只在于:“山”有三个山峰,而“丘”则只有两个。丘字的本义指小山,通常指土质的、小而低矮的山峰;引申指高出平地的土堆,如坟丘、丘墓等。

丘陵:连绵成片的小山。

 

另:

 

象形字。甲骨文像古人穴居的废窑包形。古人造穴,先在高地挖坑,上覆以树枝、兽皮,两侧向阳留口。故丘既表示废墟,又表示土山。金文稍讹。篆文遂误为从北、从一会意。隶变后楷书写作丘。

《说文·丘部》:“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从北,从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从北。中邦之居在昆仑东南。一曰四方高中央下为丘。象形。”析形是根据篆文所作的附会。但从隐约透出的信息,也可知本义为建在高地上的废窑包。

丘,本义指建在高地上的废窑包。故引申泛指①废墟:曾不知夏(厦)之为~兮。窑包本是供聚居用的,故又引申为②里居:去乡三十载,复得还旧~。又引申指③聚集: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集中记录九州风物之书);~落。又引申指④划成块的水田:五人同在一~水田内。由废墟引申为⑤空:躬归国,未有第宅,寄居~亭。也指⑥高地,土山:桑土既蚕,是降~宅土;以登介~。又引申指像土山的⑦坟墓:冢大者谓之~;封比干之~垄。由土山引申泛指⑧大:~牛大车,十去其六。“丘”后专用以表示土山之义,废墟之义便另加声符“虍”写作“虚”来表示。又因避孔子之讳,土山之义后又另加义符“土”写作“坵”,或用表地名和姓的“邱”(从阜丘声)来表示。如今简化,土山之义仍用“丘”来表示。

丘,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一部。凡从丘取义的字皆与土山、废窑包等义有关。

以丘作义符的字有:岳、虚。

以丘作声兼义符的字有:邱、坵。

以丘作声符的字有: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