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贩)

(甲骨文);(金文);(小篆)。

甲骨文的败字,像手持棍棒敲击鼎或贝的样子。铜鼎是饮食和祭祀的重器,贝则为当时通行的货贝,都是珍贵之物。以棒击鼎或贝,是败字的本义,表示击毁、毁坏的意思,引申为破坏、败坏。败字的用义非常广泛,食物腐烂或变质变味可以说是“腐败”或“败味”;草木凋残衰落也可称为败,如“残枝败叶”;军队被人击溃,叫做“战败”;事业不成功或遭到挫折和损失,则称为“失败”。

 

另:

 

会意字。甲骨文左边是鼎或贝形,右边是手持棍,用敲击鼎或贝会毁坏之意。金文叠为二贝。篆文承接金文,省去一贝,并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敗。如今简作败。

《说文·攴部》:“敗,毁也。从攴、貝广本义为毁坏。

,本义指①毁坏:侮慢自贤,反道~德;法~则国乱;~血症;~坏。引申指②破烂,破旧:牛溲马勃,~鼓之皮。又引申指③凋残,衰落:叶残花~;枯枝~叶。又引申指④腐烂变质:鱼馁而肉~;不食。由毁坏又引申指⑤事情不能成功,失败:天下匈匈苦战,成~未可知;一~涂地;~北。又引申指⑥打败仗:齐师~绩。注意:如今“败”后有宾语时,指打败别人;没有宾语时,指被打败。注意:“败”与“贩”不同。

,今简作贩,从贝,反声。读fàn,本义指①贱买贵卖:先主少孤,与母~履织席为业。用作名词,也指②从事贩卖的人:商~;小~。

败,如今可单用,一般不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