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箴)

(小篆)。

形声字。篆文从竹,咸声。说明最初针是用竹作的。隶变后楷书写作箴。后改为鍼,从金咸声。成了金属针了。后俗又省作针,从金从十(象征针),成了会意字。如今简作针。现规范化。鍼废而不用,箴与针则进行了分工。

《说文·竹部》:“箴,缀衣箴也。从竹,咸声。”又《金部》:“鍼,所以缝也。从金,咸声。”《一切经音义》:“鍼,俗作针。”本义为缝衣针。

,本义指①缝衣针:今夫亡~者,终日求之而不得;绣花~;~织品。引申指②像针一样的东西:后小山下,怪石乱卧,一~丛棘,青麻头伏焉;松~;金~;时~;指南~。用作动词,指③用针刺:笞问昭平,不服,以铁针~之,强服。古以针刺治病,故又引申指④针刺疗法:在肌肤,~石之所及也;~灸。又引申指⑤针剂:打防疫~。

,读zhēn,本义为①针。针砭可治病,故引申专用于抽象意义,表示②劝戒:开天下之口,广~谏之路;~言;~规。用作名词,指③古代用以规戒的一种文体:《文心雕龙·铭~》。

针,如今可单用,—般不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