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

形声兼会意字。篆文从水,包声。包也兼表鼓起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泡。

《说文》解释为水名。《广韵·肴韵》:“泡,水上浮沤。”本义指泡沫。

泡,读pào,基本义指①泡沫:水性本无~,激流遂聚沫;水上直冒~儿;水~儿;肥皂~儿。水泡易破碎,故又引申比喻②虚幻的易破灭的事物:死呵如梦幻~影,哪有再来时?又引申比喻③像泡的东西:脚上打了~;汤起了很多燎~;灯~儿。用作动词,指④浸渍使变虚软:急缩得起时,~得脚面红肿了;~茶;~饭;~菜。又特指⑤消磨拖延时间:快走,还~什么!在这里都~了一天了;~蘑菇;~病号。又读pāo,指⑥鼓起或松软的东西:鼓眼~儿;豆腐~儿。进而引申指⑦质地虚软的:~桐;~枣。又作量词,用于⑧屎和尿:撒了一~猴尿;一~屎。

泡,如今可单用,一般不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