夨(zè)(吴、仄、侧)

(甲骨文);(金文);(小篆)。

象形字。夨与夭同源。在甲骨文中也是一个人倾头甩袖低昂婀娜起舞形。金文和篆文大同,只是线条化而已。隶变后楷书写作夨。作偏旁时如今简作“天”。

《说文·夨部》:“夨,倾头也。从大,象形。”本义为一个人倾头甩袖低昂婀娜起舞形。

,本义指①人倾头甩袖低昂婀娜起舞形。引申泛指②倾侧。由于夨作了偏旁,其义便由“吴”“侧”或“仄”来表示。

,从人,则声。读cè,本义指①旁边:尝与群儿戏于道~;旁敲~击;~面。用作动词,指②向旁边歪斜:妻~目而视;~耳倾听。又引申指③偏的,不正的:其下平旷,有泉~出;~室。书法又特指④汉字的点:~者,点也。

夨,如今不单用,只作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大部。凡从夨取义的字皆与头倾侧不正或甩袖起舞等义有关。

以夨作义符的字有: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