帚(箒、婦、妇、埽、掃、扫)

(甲骨文);(金文);(小篆)。

帚即扫帚,又称扫把。甲骨文、金文中的帚是个象形字,像一把倒立着的扫帚的形状:上部是帚棕,下部为把柄;有的在扫帚中间还用绳子加以捆扎。到了小篆以后,帚字形恃发生较大变化,就不再像扫帚的形状了。在古代,扫地做家务是妇女们干的事情,所以妇女的“妇”字,即由女和帚组成,以表示其职责之所在。

 

另:

 

帚,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皆像笤帚形。篆文讹为“从又(手)持巾埽冂内”。“又”实际是笤帚苗的讹误,“冂”是捆扎形的讹误。隶变后楷书写作帚。

《说文,巾部》:“帚,所以粪(扫除)也。从又持巾埽冂内。”析形不确。本义为打扫尘土垃圾的笤帚。

,本义指打扫尘土垃圾用的笤帚: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于箕上,以袂拘(覆盖着)而退;大王赦其深辜,裁加役臣,使执箕~。由于“帚”作了偏旁,此义后另加义符“竹”字头来表示。如今简化仍用“帚”。古代认为妇女主要是在家手拿笤帚负责打扫尘土垃圾的,故古代多用为“妇”字。

为了分化字义,“妇女”的意思,则另加义符“女”写作“婦”,从女从帚会意。如今简化写作“”。读fù,本义指①已婚的女子:孔子过泰山侧,有~人哭于墓者而哀;少~。又特指②妻:十七为君~,心中常苦悲;夫~。后来成为③妇女的通称:是以江汉之君悲其坠屦,少原之~哭其亡簪。

“帚”是用来打扫尘土垃圾的,于是就另加义符“土”造了从土从帚会意的“”字。读sào,表示①用帚扫:子有廷内,弗洒弗~。引申指②治河用的埽(将树枝、秫秸加石块捆扎成圆柱形用以堵口护岸之物):凡塞河决,垂(将近)合,中间一~,谓之合龙门。又引申泛指③用埽做成的挡水建筑物:沿河上下凡二十五~,六在河南,十九在河北。

“埽”后来专用以表示后二义,扫除尘土垃圾之义遂又造了从手从帚会意的“”。如今简化作“扫”。读sǎo,表示①扫除尘土、垃圾:墙有茨,不可~也;~地;~房。引申泛指②清除:~项军于垓下;~清,道路;~盲。又引申指③像扫除一样很快移过去:横~千军如卷席;~瞄;~射;~视。用作名词,又读sào,指④扫除的工具:令(刘)休于宅后开小店,使王氏亲卖~;~帚。

帚,如今既可单用(作语素),也可作偏旁,作偏旁时,有的简化作彐。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巾部。凡从帚取义的字皆与扫除、笤帚等义有关。

以帚作义符的字有:(扫)、埽、婦(妇)。

 

另:

 

(甲骨文);(金文);(小篆)。

古代社会,男女分工明确。男主外,女主内。男子在外耕田、种地、打猎,女子则在家织布,扫地、做饭。甲骨文、金文的妇字,正像—个女子手持扫帚之形。手持扫帚在家扫地做家务,这是已婚女子的日常工作。所以妇字的本又指已婚的女子,有时也指妻子。

妇女:即“妇人”,指已婚女子。现在则多用作成年女性的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