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金文);(小篆)。

王,是古代君主的称号。甲骨文与金文中的王字,是一种斧状的兵器——钺的形象。钺是用于杀戮的兵器,后来成为一种执法的刑具。古代的军事首领用它来指挥、监督士兵作战,所以钺就成为一种权力的象征物;而手执大钺的人就被称为“王”。在原始社会军事民主制时代,军事首领——王就是至高无上的君主。夏商周时代,只有天子才能称王,到战国时各诸侯国的国君也纷纷自封为王。秦始皇统一中国,改君主的称号为“皇帝”。秦汉以后,王就不再是君主的称号,而成为皇室和有功大臣的最高封号。

 

另:

 

象形字。甲骨文像一把下砍的大斧形,上横是斧柄,下边是斧头。金文填实。篆文线条化,上边两横距离近,与王(玉)不同。隶变后楷书本应写作,上两横近,但这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俗便将“”写成“王”,三横等同;而将原本三横等同的“王”(玉),多加一点写作“玉”以相区别。

《说文·王部》:“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贯三为王。’”这是根据作者当时的社会思想所作的解说。本义当为大斧。

王,本义指大斧,是刑杀的武器,象征权威,故引申为①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再引申泛指②首领: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者,以其善下之;蜂~;花~。又用为③对祖父母辈的尊称:~父(祖父)。用作动词,读wàng,表示④称王,统治:大楚兴,陈胜~。

王,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王(玉)部。凡从王取义的字皆与君王等义有关。

以王作义符的字有:闰。

以王作声符的字有:(往)。

注意:楷书中左边所从的“王”不是王,而是玉;其他部位所从的“王”不是王,而是(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