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小篆)。

会意兼形声字。金文和篆文从心,从勿(云层间射出阳光形,表变幻不定),会心神不定之意。勿也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忽。

《说文·心部》:“忽,忘也。从心,勿声。”本义为心神不定,恍惚。

忽,本义指①心神不定,恍惚:居则~~若有所亡;眇眇一~,若神仙之仿佛。引申指②不重视:记人之功,~于小过;玩~职守;~略;~视;疏~。阔远则恍惚,故又引申指③辽阔渺茫的样子:平原~兮路超远。又因“忽”也从“勿”取义,故又由云的变幻不定引申指④疾速:禹汤罪己,其兴也悖(兴起的样子)焉;桀纣罪人,其亡也~焉;但知贫贱安,不知岁月~。用作副词,表示⑤忽然,突然:~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情绪~高~低。又用作⑥古代的度量单位:度之所起,起于~,欲知其~,蚕吐丝为~。十~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

忽,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心部。凡从忽取义的字皆与心神不定等义有关。

以忽作声兼义符的字有:惚。

以忽作声符的字有:唿、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