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金文);(小篆)。

甲骨文和金文“皆像奋臂下手作力之形。人身之力见于外者,莫如手臂,故古人取像焉。”(张舜徽)《说文》根据小篆的字形解释为:“筋也。像人筋之形。治功曰力,能圉大灾。”本义是体力,如身强力壮。引申义有能量,劳动,强劲,竭尽,权势等。如能力,自食其力,力作,力争,以力服人。

有学者认为,甲骨文的力字,是古代一种耕地的农具——耒的象形:上端为长柄,下端弯曲的部分是用来铲土的耒头,中间加一竖杠是用来踏脚的。所以,力字的本义是指一种农具,即耒。用耒来耕地是要使劲用力的,故力字引申为力量、力气,又引申为能力、威力、权力等。

力不从心:想做某事而力量达不到,即心有余而力不足。

力争上游:努力争取先进。上游,江河的上流,比喻先进。

 

另:

 

象形字。甲骨文像犁地的耒形。金文更显示出起土之状。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力。

《说文·力部》:“力,筋也。象人筋之形。治功曰力,能圉大灾。”所释为引申义。本义当为耒。

力,本义指耒。犁地要用力,故引申指①体力,力气:吾~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四肢无~;身强~壮。引申泛指②能力,力量:度德而处之,量~而行之旧夜思竭其不肖之才~;~不从心;生命~;战斗~;理解~;说服~;物~;财~;视~。又引申指③权势:以~服人者,非心服也。又引申指④劳动,劳作:不事~而养足旧食其~。又引申指⑤功劳: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也。用作动词,又引申指⑥尽力去做:古训是式(效法),威仪是~;古人~文学,所务安疲氓;今人~文学,所务惟公卿。用作副词,表示⑦竭力地:军大捷,皆诸校尉~战之功也;~争上游;~求达到。

力,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今仍设力部。凡从力取义的字皆与力量、功效等义有关。

以力作义符的字有:办、劝、功、夯、加、务、动、劣、劫、劳、励、助、劬、努、劭、劲、势、劾、勃、勋、勉、勇、勐、勘、勒、勖、募。

以力作声符的字有:历、叻、功、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