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金文);(小篆)。

古文字的和字,左边像一多条竹管合并而成的笙箫之形,代表一种吹奏乐器,右边的“禾”则是声符表示读音。因此,和字的本义应该是指乐声的调和、和谐,引申为温和、柔和等义。

和平:指战乱平息,秩序安定。

和戎:戎,指少数民族。古代汉族和少数民族结盟友好,称为“和戎”。

和亲:和睦相亲。又指与敌方议和,结为姻亲。

和光同尘:把光荣和尘浊同样看待,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而随波逐流的处世态度。

 

另:

 

形声字。甲骨文从龠(口吹排箫),禾声。金文大同。古文简化,省作从口,禾声。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分别写作龢与咊。俗又改作和。如今皆用“和”来表示。

《说文·龠部》:“龢,凋也。从龠,禾声。读与和同。”指音乐和谐。又《口部》:“咊,相应也。从口,禾声。”指口相应。本义为声音相应,和谐地跟着唱或伴奏。

和,读hè,本义指①声音相应:人不倡不~;阳春之曲,~者必寡。又特指②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写诗词:诗成遣谁~?~诗。又读hé,引申指③乐声和谐:音声相~;谐~。又引申指④和睦。协调,和顺,乎和,太平,相安:西~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声不~平(乐声和顺)。非宗官之所司也;血气~平(内心平和)。志意广大;今皇帝并一海内,天下~平(太平);讲~。又引申指⑤温和:风习习兮~暖。由和谐又引申指⑥恰到好处,适中:礼之用,~为贵。用作动词,指⑦调和,调味:掌王及后、世子膳羞(馐)之割烹煎~之事。进而引申指⑧搀和:回看血泪相~流。又表示⑨连带:时挑野菜~根煮;~盘托出。用作连词,表⑩并列:老师~学生。用作介词,相当于⑾跟:这事~他没关系。又渎huó,由搀和引申指⑿搅拌揉弄使粘在一起:~面;~泥。又读huò,指⒀搀进,搅拌:~点麻酱。又作量词,用于⒁次数:衣服洗了两~。又读轻声·huo,作⒂双音词的后—个音节:软~;搀~。

和,如今可单用,一般不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