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小篆)。

甲骨文的面字,外部是一张脸的轮廓,中间有一只大眼睛,它的本义即指人的脸。不过在古代,脸和面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脸,最初指颊,即眼与颧骨之间;而面则指整个头部的前面部分。所以面字可泛指前面,又指物体的外表、表面。现又借指面粉义。

面目:面貌。也泛指事物的外貌。

面壁:面向墙壁。又佛教称坐禅为面壁,谓面向墙壁,端坐静修。

面面相觑:相视无言。形容紧张惊惧、束手无策之状。

 

另:

 

象形字。甲骨文像人脸形。外为脸的轮廓,脸上最传神的是眼,故内画一目以表示是脸。篆文将目讹为(首),就无义可讲了。隶变后楷书写作面。异体作靣面。今规范化用面。

《说文·面部》:“面,颜前也。从,像人面形。”本义为脸。

面,本义指①脸:君子豹变,小人革~;于是河伯始旋其~目;女子出门,必拥蔽其~;笑容满~。又用作动词,指②面对面,面向: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数(当面数说)也;~受机宜;耳提~命;~谈;~洽。又指③面朝向:为坛于南方,北~,周公立焉;背山~水;南~称孤。由面的朝向,又引申指④事物的侧面,方面,部分:汤收其三~,置其一~;独当一~;多~手;~~俱到;片~。由脸面又引申指⑤表面,外表:朋而不心,~朋也;友而不心,~友也)水~;路~;被~;桌~;麻~。又作量词,用于⑥有平面的事物:一~鼓;两~旗;一~镜子。又特指⑦转过面背对着:赤眉君臣一缚,奉高皇帝玺绶。此义后另加义符“亻”写作“偭”。又用作⑧几何学名词:~积;平~。如今又作了“麵、麪”(从麦,面或丐声)的简化字,表示⑨面粉,面条,粉末:白~;豆~;切~;挂~;药~儿;胡椒~儿。

偭,从亻从面会意,面也兼表声。读miǎn,本义指①面向:尊壶者~其鼻。也指②背,违背:固时俗之工巧兮,~规矩而改错。

面,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今仍设面部。凡从面取义的字皆与脸面等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