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

给,形声兼会意字。篆文从糸,合声。合也兼表义。隶变后楷书写作给。如今类推简作给。

《说文·糸部》:“给,相足也。从糸,合声。”本义为使丰足。

给,读jǐ,本义指①使丰足,供给: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同供)~;自~自足;补~;~水;~养;~孤寺。上对下供给就是赐予,故又引申指②赐予,给予:诸内外官五月~田假,九月一授衣假。用作名词,指③俸禄,给养:出知潞州,特加月~之数。用作形容词,表示④丰足,富裕:春省(察)耕而补不足,秋省敛(收获)而助不~;家~人足。由供给又引申读gěi,表示⑤使对方得到:老残~了他二十两银子安家费;~我一支笔;~他一本书。又引申指⑥使对方遭受,或代替某些动作:~他点颜色看;~他两拳;他~你一句就够受的。又用在动词后边表示⑦付出,交与:把一切贡献~祖国;交~老师。又引申指⑧允许,让:说好了,酒可不~喝;这样的书可不能~看;~他累得够戗。虚化为介词,表示⑨被,让,替,为,朝,向:他~雨淋了;老师~学生补课;学生~老师敬礼。

给,如今可单用,一般不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