殸(磬、聲、声)

(甲骨文);(小篆)。

甲骨文的声字,像一个人手持小槌敲打悬挂的石磬,从耳表示用耳可以听到石磬发出来的声音。声的本义指声音、声响,又指音乐、言语、音信,引申为声势、名誉之义。

声色:说话的声调和脸色。又指音乐歌舞和女色。

声援:声势相通,互相援助。

声东击西:指战斗中设计造成对方错觉,而突袭其所不备之处。

 

另:

 

会意字。甲骨文从殳(手持槌)从声(亡是悬绳,—卜是悬磬)。会以槌敲击悬磬之意。或另加口与耳,表示听到了声音。即今之聲(声)字。籀文线条化。含义已不明显,篆文承接甲骨文、籀文并另加义符“石”,表示是种石制打击乐器。遂分为三体。隶变后楷书分别写作殸、磬与聲。殸只作偏旁。

《说文·石部》:“磬,乐石也。从石,殸象悬之形,殳,击之也。古者母句氏作磬。殸,籀文省。”本义为击打乐器石磬。

殸(磬),本义为击打乐器石磬。由于“殸”作了偏旁,石磬之义便另加义符“石”写作“磬”来表示。

,从石从殸会意,殸也兼表声。读qìng,本义指①击打乐器石磬:鼓瑟鼓琴,笙~同音;今以钟~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后也指②和尚敲的铜铁做的钵状物:山凹里果有一座禅院,只听得钟~悠扬。又用悬磬比喻③缢死:公族其有罪,则~于甸人。又比喻④身体像磬一样弯曲,表示敬意:簪笔~折。“殸”是乐石,故又用作“声”,表示⑤乐音,声音:用力甚少,名~章(彰)明。此义后另加义符“耳”写作“聲”来表示。

,从耳从殸会意,殸也兼表声。表示耳朵听到了乐音。如今简化作,读shēng,本义指①乐音:百姓闻王钟鼓之~。引申泛指②声音:生而同~,长而异俗;大~;~响。用作动词,表示③发出声音,宣布:是故伐备钟鼓,~其罪也;不~不响;~称;~明。又引申指④名望,名声:~闻邻国;~誉远扬。又用作量词,指⑤发声的次数:大叫三~。用作汉语语音学中的术语,指⑥声母:双~叠韵。又指⑦声调:平~;上~;去~;人~。

殸,如今不单用,只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殳部。凡从殸取义的字皆与击打、声音、远扬等义有关。

以殸作声兼义符的字有:磬、聲(声)、罄、謦、馨。